当前位置:首页 > 书刊杂志 > 关于广东端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广东端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06-29
  • 浏览量:325
【字体:

2013年12月22日—25日,以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业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书记、副主任韩光启为团长的辽宁考察调研小组一行九人,赴广东历时三天对端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除省特种资源办,本溪市经信委、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和本溪市辽砚行业协会的同志也参加了考察学习。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得到辽宁省政府驻广东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办事处副巡视员刘伟、业务处处长李成涛、辽宁省广东商会秘书长薄海全程陪同。广东肇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志强、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义、市政协副主席董新华以及端砚协会和肇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出面接待。学习考察期间,所到之处,无不被当地端砚文化所熏陶,我们接触到的各层次领导,谈起端砚文化如数家珍,理解程度之高、专心研究之精、干事创业力度之大,令人敬佩。

 

考察团先后参观了肇庆市博物馆.砚语堂端砚艺术馆、梁焕明端砚艺术博物馆和肇庆市华兴端砚厂、中国砚村(白石端砚文化村)、肇庆市博物馆(端砚历史馆)、李志强大师七星名砚工艺厂,拜访了肇庆市端砚协会。考察期间,听取了市领导、端砚协会和有关企业的情况介绍,双方还就发展砚文化产业问题进行了交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志强表示,接受我们的邀请,并责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义以及端砚协会的领导,届时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辽宁四宝”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并赴本溪市进行考察,寻求合作。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端砚自唐初问世以来就以优良的石质成为中国石砚文化的代表。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端砚经历代帝皇将相、文人雅士和劳动人民的使用把玩,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已经形成了完整而丰富的端砚文化体系。现在端砚的实用功能虽然已经淡化,但端砚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却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享受后,更要追求精神享受,而弘扬“国粹”“古为今用”是中国人自古形成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端砚的市场已从日本、台湾等地转到中国大陆,销售量在逐年大幅上升,端砚已逐渐被人们视为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2004年9月,全国唯一的“中国砚都”称号落户肇庆。肇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端砚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来抓,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范畴来谋划,并先后写进了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报告,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名市的若干意见》和《肇庆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肇庆市端砚业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成立了肇庆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端砚文化和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专门制定了《肇庆市关于进一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配套政策》和《肇庆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办法》以及《广佛肇宣传文化合作框架协议》等政策措施。端砚文化和端砚文化产业发展被摆到突出的位置,为端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2013年12月肇庆市又顺利通过“中国砚都”复评。

 

目前,肇庆以砚村、砚坑、砚岛为主体的端砚文化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到砚村、砚坑、砚岛旅游的游客年增长超20%,由此带动的文化旅游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2010年肇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当年生产总值的3.5%。“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被列入广东省“新十项工程”重点项目,其主体之一的端砚文化村(端州白石村)也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肇庆市发展端砚文化产业的主要做法是:

 

1、肇庆市党委和政府的决心大、力度大。肇庆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端砚文化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规划指导,能够在传统和创新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来推动端砚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全方位宣传推介端砚文化。肇庆市委、市政府除了在国内宣传推介端砚产品,通过举办本土特色活动、打造端砚产品馆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出版端砚文化宣传品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还重点对台湾、日本等书法群体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推介,为端砚文化和端砚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升了“中国砚都”的知名度。仅2009年进京参展企业就达60多家,参展端砚两万方,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同时肇庆抢抓奥运机遇,300方端砚成功成为奥运贵宾礼品,使传承千年的国宝端砚走向世界。

 

3、以旅游产业助推端砚文化产业。肇庆市围绕发展“一城(文化核)两廊(文化带)”,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端砚业为引领,不断延伸端砚产业链,促进端砚文化与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推动了端砚业迅速发展。就连著名的七星岩景区都有制砚工作室进行现场展示、产品加工和销售。

 

目前端砚民营企业从2004年的60多家发展到100多家,端砚作坊从200多户发展到近400户,从业人员从1000多人发展到3000人左右,年产值从不足1亿元发展到2亿多元。砚文化特色旅游已经形成,年新增游客30万人次。

 

4、对砚石资源实行保护性管理。端砚石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当地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出巨资加大对砚石资源保护。2005年,筹集资金130多万元,开展端砚石资源勘查。同时实行举报制度,建立护矿队伍,采取封坑、禁伐、实时监控等办法,保护端砚石资源和周边环境,有效保护了砚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5、多渠道开展人才培养。当地政府把加大技师型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点在端砚设计、雕刻、理论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组织学习,为端砚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通过组织端砚文化进校园、建立“部校合作框架”、职称申报、理论研究、关心端砚老艺人等形式,推进砚文化渗透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前,肇庆市拥有职称和称号的有205人,其中获得“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10人,通过各种平台展示,全面提升了端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制砚水平。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当地政府重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协调,及时采纳协会组织意见建议,重视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对于协会组织提交的《关于将端砚石资源收归政府统一管理开采的建议》和《关于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在端砚老坑附近采石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协会组织帮助市政府起草《肇庆市端砚业发展纲要》,并组织专家论证。协会成立的“端砚鉴定专家组”为消费者出具“中国端砚鉴定证书”近2万方,推进了端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7、引入文化地产理念,建设中国砚文化产业园。深圳市德业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肇庆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该公司,建设中国砚文化产业园项目——中国·砚村。中国·砚村由肇庆市德业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投资开发,是在端砚发祥地白石村原址上开发建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万m2,主体街区采用全岭南建筑风格,建设包括端砚主题文房四宝文化街区、文化主题广场,端砚展览馆、端砚鉴定中心、拍卖中心、端砚技艺培训中心、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端砚历史文化长廊、端砚文化家园等。 是一个集端砚研发、交流、培训、旅游、艺术创作、展销于一体的平台,有助于端砚行业的做大做强,进一步擦亮“中国砚都”品牌。未来将形成集商贸、展览、旅游、餐饮、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化产业集群,是肇庆砚行业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旅游商业复合项目。该项目将成为以展示传承中国传统端砚文化为主,宣传推广粤多彩民间文化为辅的综合文化旅游园区;以端砚为龙头的中国砚文化基地和文房四宝产品集散地。

 

12月25日,从肇庆市返程去广州白云机场的途中,我们还顺路考察了四会市珠宝玉器市场。四会市玉器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汉洲陪同考察了万兴隆翡翠城等玉器市场,介绍了四会市玉器产业发展的情况。四会与广州、平洲、揭阳并称广东四大翡翠批发市场,是国内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他山之石,四会成器”,没有玉石矿产的四会,却拥有“中国玉器之乡”的美名。四会市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学管理、市场规范”的发展方针,把发展玉器产业作为发展四会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实行了“放水养鱼”的政策,不向业户收税,而是靠吸引人气,带动商贸、旅游、酒店、饮食、交通、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以福建莆田、河南安阳等为总体的玉雕人才和业户,纷纷到四会“淘金”,大大提升了四会玉器产业的雕刻技术和精细化水平。目前,四会市拥有玉雕从业人员15万人,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

 

二、借鉴和启示

 

端砚文化产业在发展规划、目标定位、培育品牌、发展产业、资源保护、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和政策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推动,使传统的制砚业在继承中得到发展。他们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政策扶持是助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肇庆市之所以在端砚文化和端砚产业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有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共识和扶持政策,并能持久的、动态的、创造性的沿着既定的目标和规划前行,适时解决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就我省来讲,对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还不够,扶持政策也非常有限。

 

2、搭建平台是助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端砚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初也是由政府主导,借助于省、市、全国性宣传媒体平台,融合工业、文化、旅游等多领域,通过端砚产品来进一步展示端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中国砚都”的标志性产品。与其相比,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的辽砚品牌推介不够,辽砚至今还没被列入十大名砚之列,知名度不高,宣传意识不强,宣传氛围不浓,甚至连辽砚的称谓都不统一,有的则在打其他牌子,不能形成合力,严重影响了辽砚品牌的推广,制约了辽砚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由政府部门整合资源,统一口径,搭建展会、品牌推广等服务平台。

 

3、保护资源是助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端砚文化和端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端砚产品的价值与砚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密切相关。物以稀为贵,肇庆市加强立法,建立护矿队伍保护砚石资源,强化对砚石资源监管和开发。与其相比,我们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资源开发也存在开采无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大力发展辽砚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如何保护砚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及早解决的问题。

 

4、人才培养是助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端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端砚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把具体文化内涵通过能工巧匠体现在端砚产品上。培养技能人才、挖掘雕刻大师、制砚大师,关心端砚老艺传承人是肇庆端砚业发展的重心所在。与之相反,我们在辽砚艺术人才的培养、挖掘上还未形成长效机制,还未形成统一的整体,还未形成辽砚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尤其是对大师的重视还不够,从而制约了辽砚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5、建立协会组织是助推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桥梁。肇庆市之所以在端砚文化和端砚产业发展中成为全国的领军旗帜,与端砚协会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肇庆市端砚协会由市政协副主席兼任,协会领导班子工作务实,注重创新,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协会形象,在业内非常有影响力,为“中国砚都”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省本溪市虽然成立了辽砚协会,但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省级协会还没有建立,也缺少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三、几点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更新观念的过程,也是推进工作、改进方法的契机,借鉴广东的做法,提出几点建议:

 

1、尽快编制省级辽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站在全省的高度,编制辽砚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协调省、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在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落位、招商引资等政策性资金扶持,推进辽砚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更新观念,借鉴四会市实行“放水养鱼”政策的经验,吸引业户进住辽砚文化产业园。

 

2、大力宣传辽砚文化,做大辽砚品牌。要由省主管部门会同文化、旅游等部门成立辽砚文化专题研究小组,收集和整理古籍、史志和口头文学关于辽砚的历史文化,撰写理论文章、历史传说,尤其要挖掘“桥头石”和“桥头石雕”的历史文化,丰富辽砚的文化内涵;举办辽砚文化产业发展论坛,聘请国内书画界、工艺美术界、文房四宝界权威人士,对辽砚进行品评定论;统一在国家重大媒体、展销会、博览会和园区网站等宣传辽砚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拓宽辽砚展示和销售平台,力争使辽砚早日进入名砚之列,努力培育“中国辽砚”品牌。

 

3、以培养国大师为重点,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依托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制砚大师、雕刻大师等领军人物是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而辽砚行业国大师还一个都没有。因此,要在现有省级大师中,选择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利于辽砚文化传承的领军人物进行重点培养,推荐晋升国大师。同时,在省、市专业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辽砚设计、雕刻、品牌推广等专业,培育专业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推动辽砚文化艺术创作,提升制砚技术含量。

 

4、引入文化地产和商业地产,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可借鉴肇庆市的做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文化地产和商业地产,从全省角度统一规划,与旅游、商业等有机结合,推动本溪辽砚文化产业园建设。通过产业带动争取各级政府对不同规模企业给予专项扶持和鼓励资金;通过制定出台辽砚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类资本和企业投入到辽砚文化产业中,积极探索适合辽砚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融资模式,全力推进辽砚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5、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合理开发辽砚石材。努力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符合产业发展的辽砚石资源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建立有执法权的专门护矿队伍和形成长效的护矿监管机制,推进辽砚石材统一规划、规范开采,合理利用资源。

 

6、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推进辽砚产业健康发展。学习先进,结合实际,在已成立的市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尽快成立省级辽砚行业协会,并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担当会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现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要在行业管理、人才培养、市场规范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推进辽砚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