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刊杂志 >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辽宁精细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辽宁精细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03-25
  • 浏览量:678
【字体:
       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其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辽宁作为石化大省,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促进我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实现辽宁由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辽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精细化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年,我省精细化工企业68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亿元。其中,专用化学品生产企业32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5亿元;涂料、油墨及颜料生产企业1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3亿元。主要产品涵盖了精细化工的各个门类,形成了以农药、涂料、染料、颜料为代表的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同时新领域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沈阳科创依托沈阳化工研究院技术生产的高效、低毒、广谱、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产品出口逐年扩大;辽宁奥克主导产品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割液和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用聚醚单体,是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深加工企业;辽宁向阳科化的聚烯烃催化剂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辽阳华兴生产的天然脂肪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5%,位于全国行业之首,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日用化学品原料生产基地;辽宁惠发天合润滑油添加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自主开发的氟碳醇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鞍山七彩化学生产的高档染料、颜料、中间体等系列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口三征公司的三聚氯氰生产能力在亚洲居第一位;大连瑞泽的乙草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盘锦中润化工自主研发的聚醚醚酮填补了国内特种工程塑料空白;盘锦和运集团的卤化丁基橡胶和抚顺伊科思的异戊橡胶都将实现进口替代。

      2、形成了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我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较多,具有多个精细化工领域国家级研发中心,研发能力较强,专业技术优势突出。沈阳化工研究院设有国家农药和染料两个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设有国家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设有国家催化剂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石化综合性高等院校,大连理工大学设有较强的石化专业,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综合科研体系。

       3、具有较强的原料资源优势。我省基础化工原料比较丰富,全省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8000万吨/年,居全国首位,乙烯产能200万吨/年,PX产能140万吨/年,PTA产能425万吨/年,2011年加工原油6352万吨,生产乙烯106.8万吨、PX125万吨、PTA244万吨,为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产业链延伸潜力较大。我省萤石矿、硼镁矿资源比较丰富,为发展氟化工、硼镁化工提供了原料。

       4、一批重点精细化工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盘锦和运集团6万吨卤化丁基橡胶项目、抚顺伊科思4万吨异戊橡胶项目预计在今年底前投产,将结束我省特种合成橡胶不能工业化生产的历史。在建的抚顺方泰3000吨碳纤维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我省特种合成纤维生产空白。盘锦中润化工1000吨聚醚醚酮项目的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营口华威聚酰亚胺项目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5、园区经济初具规模。辽阳市重点建设了芳烃基地和灯塔日用化工基地,其中芳烃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抚顺市重点建设了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盘锦市重点建设了精细化工产业园和辽滨新区石化产业园;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葫芦岛聚氨酯产业基地都实现了较快发展。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大力度解决。

       一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近些年我省石化行业建设的重大项目多为炼油和基础化工原料项目,牵动作用较大的精细化工项目较少。总体上,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炼油和基础化工产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传统精细化工产品较多,新领域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较少,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

        三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我省炼油企业多数为燃料型炼厂,可供深加工的产品较少,特别是受央企与地方关系等因素影响,能供我省地方深加工的资源较少,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上下游配套,原料优势没有转变成产业优势。

        四是科技成果在辽宁转化率较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全省拥有省级技术中心的精细化工企业只有30多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少,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化工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本省的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和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是辽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是我省石化行业进入转型关键时期,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我省化学工业发展相对不足,精细化工产业相对于发达省份滞后很多,造成我省石化行业盈利水平不高,对经济危机的抵御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依托我省的资源、人才、技术和临港优势,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是我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二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产品在“结构性短缺”时代成为增长热点,是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内在驱动力。我国石化工业迅速发展,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新领域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产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缺口会较大,加大开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三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逐步成为承接国内外石化工业转移新的重要区域,为我省发展精细化工提供了良好契机。目前处于国内外石化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临港城市拥有原料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以及园区发展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日趋成熟,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三、全力推进辽宁精细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优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促进传统精细化工产业的升级;大力开发新领域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发展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做强做大一批精细化工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较高的精细化工园区,构筑一批上下游配套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从整体上提升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优化产业模式,实现大宗精细化学品更新换代,提高传统精细化工产业竞争力。我省传统精细化工比重较大,传统产业的升级刻不容缓。

       农药行业,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现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提高农药生产安全水平;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除草剂产品,积极推进生物农药发展,大力推动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涂料、染料和颜料等行业要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和无溶剂涂料等新品种以及环境友好型染料和颜料产品。

       二是密切关注市场热点,大力开发和生产新领域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新领域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化工新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

       我省新领域精细化工重点发展: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高效、环保型催化剂和助剂;环境友好型吸水剂、水处理剂;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光刻胶、高性能液晶材料等信息化学品。

       我省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五大领域:(1)特种合成橡胶。加快发展丁基/卤化丁基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等国内紧缺产品;(2)特种工程塑料。重点发展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产品,技术水平向国际靠拢;(3)高性能含氟材料。从萤石开发和氢氟酸做起,逐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氟烷烃、氟树脂、氟橡胶、氟涂料、含氟精细化学品,以及氟硅化工的联合开发;(4)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大力发展以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乙烯等特种纤维为骨架的树脂基复合材料;(5)聚氨酯材料。重点提高MDI、TDI等原料的生产能力,加快系列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三是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趋势,便于统筹规划布局,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省应根据资源情况,突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重要的化工深加工产业链,构筑辽阳、抚顺、盘锦等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等沿海潜力较大地区跨越式发展,沈阳、阜新、鞍山等地区特色发展的格局。

       辽阳市主要依托辽阳石化的资源,重点打造芳烃及其衍生物深加工产业链;抚顺市主要围绕抚顺石化大乙烯项目的配套和副产品,重点打造烯烃及其衍生物深加工产业链;盘锦市主要承接华锦集团炼化一体化项目,重点打造以特种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

       大连市在发展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的同时,着力打造承接长兴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和PTA下游产业链;营口市在发展高效载体催化剂的同时,重点打造聚酯和聚酰亚胺等新材料产业链;葫芦岛重点打造聚氨酯产业链;锦州市在发展炼油催化剂和润滑油添加剂的同时,着力打造钛化工系列产品产业链和PTA产品产业链。

       沈阳市在促进农药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升级的同时,应规划承接CPP制乙烯项目的下游产业链;阜新市重点打造高端氟化工产业链,同时注重开发煤化工深加工精细化学品;鞍山市重点打造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

        四是加快炼化一体化进程,保证化工原料供给充足。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就是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的供应,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是确保原料供应的基本前提。目前,抚顺石化公司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要确保该项目的顺利投达产。同时,要加大力度,全面推动长兴岛大连石化1300万吨炼油、华锦集团1500万吨炼油、沈阳市300万吨CPP、锦州天龙集团240万吨PTA、辽阳石化150万吨重整歧化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这些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全省原油加工能力将超过1亿吨/年,乙烯产能超过280万吨/年,PX产能超过450万吨/年,PTA产能近千万吨,进一步提高我省炼化一体化程度,确保下游化工原料的长期稳定供应。

       为实现上述发展重点,全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各市应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从原料资源、关键技术、重点产业链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特别要注重发挥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省里切实加强对各市产业定位和布局的指导和监督,避免产业趋同、低水平发展。

       二是高标准建设精细化工园区。应按照循环经济和安全环保标准,搞好精细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的建设,使园区达到企业技术装备先进、产业链合理、物流便捷、资源共享、能量梯次利用、土地集约和生态环保等要求,实现精细化工园区的规范管理,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三是抓好精细化工重大项目实施建设。按照规划的重点产业链,研究确定重点承接项目,真正做到投达产一批、实施建设一批、规划储备一批。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指导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力推动精细化工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精细化工产业转移。按照规划有针对性进行招商,吸引国际领先石化企业投资,引进高水平的精细化工项目,广泛利用国际原料和市场的双重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尤其是对精细化工研发机构的并购,实现我省精细化工产业跨越式发展。

       五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在引进先进技术,做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注重研发机构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有效的产学研联合机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联合。

       六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精神,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通过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精细化工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省内各大专院校应加大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和向本省输出力度,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应加大培训技术工人的力度,保证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人才供应。

       七是加强与央企沟通协调,完善央企与地方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炼化央企在我省作用举足轻重,为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承担着重要的原料保障作用。更好地发挥央企作用,加强互惠共赢的合作,应建立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定期进行高层会商,争取央企发展规划中安排对地方有拉动作用的石化项目,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化工原料资源留给地方。

       八是研究制定利用好支持政策。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财税、金融、土地、资源等政策支持。各市应研究制定本地区支持政策,同时要利用好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高端精细化学品一直是近几年国债支持的重点,应加大申报力度。利用好省里的企业技改贷款贴息、产业集群研发检测公共平台建设、企业并购及引进关键技术补贴等政策,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九是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精细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沿海临港城市,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一定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对产业定位和园区选址统筹考虑和科学论证,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跟踪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强化污染治理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使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