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刊杂志 > 阜新玛瑙

阜新玛瑙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11-16
  • 浏览量:501
【字体:

一、玛瑙的形成
       玛瑙形成于距今1亿4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的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由于火山喷发,富含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喷出地表后,与雨水、锰、铁以及其它矿石氧化物在压力和温度骤降及多种因素作用下而形成。
在形成过程中,富含二氧化硅的胶体沿岩石的空洞或空隙的周壁向中心逐渐充填,形成同心层状或平行层状块体,由于每一层所含微量原素不同,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玛瑙一般为半透明到不透明,硬度为6.5至7度,比重为2.55至2.91,折光率为1.535至1.539。
二、阜新玛瑙溯源
       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同松石、水晶一样被视为最古老的玉石之一。距今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到了辽代,阜新的玛瑙业已十分发达,辽墓中出土的玛瑙酒杯、玛瑙围棋、项链等,质地上乘、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令当今艺人惊叹。清代时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据《清实录》史书中“宫廷琐事”载:“开挖窑洞十六,窑工千人,南部设有商邑”,相传清代宫廷摆设的雕件及所用的玛瑙饰物大多数取材于阜新,甚至加工于阜新,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现中国博物馆国宝级收藏品《水濂洞》艺术精品就是由阜新提供的水胆玛瑙原料雕刻而成。
       改革开放以来,阜新迎来了玛瑙加工业又一个繁荣时期。2006年5月,阜新玛瑙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辽宁省阜新市的李洪斌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三、玛瑙资源
       阜新地区的玛瑙主要分布在阜蒙县的老河土、十家子、苍土、泡子、七家子、紫都台等地。由于玛瑙加工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彰武境内的五峰、大四家子、苇子沟等乡镇又发现了玛瑙。第十二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宣布阜新玛瑙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0%。
       与巴西、印度、乌拉圭以及国内的云南、新疆、河北等地的玛瑙相比,阜新玛瑙纹理变化无穷、品种齐全、色彩丰富,其中水胆玛瑙、红玛瑙和绿玛瑙是玛瑙市场上极为珍贵的品种。出于对玛瑙资源保护的目的,现阶段阜新已停止开采,转而从巴西、乌拉圭等国进口原料进行加工。
四、玛瑙加工
       玛瑙本身具有坚硬高、致密细腻、形状各异、光洁度高、颜色美观而且色彩丰富等特点,是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加上手工艺者奇特的构思、丰富的题材、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雕功,使得其表现的艺术效果非凡而超俗。
       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玉件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初雕、细雕、抛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玛瑙作品分人物、鸟兽、花卉、素活、水胆玛瑙制品五大类。其中素活工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装饰雕刻等技艺为其特有的绝活儿。
       阜新玛瑙雕刻的艺术特色为:巧、俏、绝、雅。巧:为人之灵气,创意大胆,构思奇巧,雕刻技艺精巧,巧夺天工;俏:为天之造化,充分利用玛瑙天然俏色,纹理及质感,所表现的人间万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逸趣天然;绝:为天人合一,使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成为出神入化的绝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令人拍案叫绝;雅:不仅指作品格调高雅,关键是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五千年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作品还表现出当代人们火热的生活和审美情趣。
五、产品销售与市场
       2010年,阜新地区玛瑙厂家、业户近6000户,从业人员5.5万人,国家级玉雕大师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级各类玉雕大师80人,达到工艺师水平的300人。几年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高专等学校陆续开设了玛瑙专业,并培养了本科、中专玛瑙雕刻设计人员600人。
       阜新现有四个较具规模的玛瑙销售中心,每年新增业户近300家,日交易额达200多万元,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产地和集散地。

省特种资源办三处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