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钢铁 > 中国钢材出口将持续走弱,“一带一路”成钢铁产业转移首选方向

中国钢材出口将持续走弱,“一带一路”成钢铁产业转移首选方向

  • 发布人:中国镁质材料网
  • 发布时间:2022-09-30
  • 浏览量:661
【字体:

2022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出口和进口同比呈现同步收缩的走势。业内分析师多认为,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仍大,下半年中国钢材出口增速大概率继续回落。

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钢铁分析师毛琳表示,中国钢材出口目前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全球钢材需求下行压力显著,整体贸易流趋缓;东南亚市场将长期走向自己自足和巩固初级产品的供应角色;高质量发展和稳增长的预期目标,对钢铁行业进出口提出较高要求,包括出口量/出口效益之间的抉择。

在近日杭州举行的2022(第一届)中国钢铁海外发展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的钢铁生产力和消费量已经到了平台期,未来中国钢铁消费将进入一个相当长的存量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是未来钢铁产业转移的首选方向。

未来钢材出口量将减少至5000万吨以下

根据海关署数据,1-8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629.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8%。其中8月出口钢材615.3万吨,环比减少7.8%。与此同时,8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再创自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

毛琳指出,从已知接单情况来看,预计9、10月出口环比继续下降,其中9月份成品钢材出口环比显著减少,应该在550万吨以下;11、12月船期出口增量可能较为显著。然而,进入冬季之后全球能源问题可能进一步恶化或进一步压制需求。因此,四季度中国钢材出口增量空间也比较有限。

毛琳预测,三季度成品钢材出口装船比预计二季度有所回落,总体出口量大约在1850万吨;四季度比三季度总出口量可能仍然降低一些,约1600万吨或不到。全年来看,出口总量预计在6500万吨以上,比去年小幅减少5%或者更低。

沙钢集团欧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段治白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钢铁行业将受到国家对钢铁产业促进口、降出口政策的影响,预计出口数量将减少、进口数量将进一步扩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直言,未来我国钢材出口量将减少至5000万吨以下。

当前利好我国钢铁出口的国际因素有哪些?毛琳表示,目前利好我国出口的因素首先是海外部分地区季节性的需求复苏,包括印度、日本、越南、南美等地,当地的价格都呈现了一定的止跌企稳甚至是反弹的走势,大型钢厂开始尝试去提涨。此外,随着美联储第五轮加息落地,全球供需两弱局面加剧,亚洲区域成本优势或促进该地区供应角色,整体利好中国钢材出口。

与此同时,不利因素同样不少。毛琳指出,由于全球供应链受地缘冲突的影响,二季度局部地区供应短缺,导致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钢材出口迎来窗口期,基本都呈现大幅增长。随着价格的暴涨,海外粗钢产量稳中有增,而需求逐渐乏力,价格也在不利的供需基本面形势下兑现。

“尽管9月份开始,欧洲大型钢厂陆续落实减产,但亚太地区仍将保持较高生产积极性并且以一定价格优势,增加了对欧洲的出口以填补当地供应空缺,然而当地需求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供过于求局面依然很明显,亚洲市场近期常有报价虚高,实单成交低的情况。”毛琳称。

除此之外,俄乌冲突走向不明朗也增加了国际市场的变数。毛琳认为,俄罗斯在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钢企可能愿意维持薄利,必要时候继续降价并且积极寻找出口销路,包括对土耳其、印度、东南亚部分市场以及中国。最终贸易流的走向还不是很明确,但目前来看,对中国的出口量有一定抑制。

“一带一路”成中国钢铁产业转移首选方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认为,当今全球产业链正处于重构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钢铁消费量潜力巨大,且各类要素成本方面都具备条件,发展钢铁产业具有一定优势。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芝春亦表示,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的供需上来看,代表了全世界钢铁发展最快的一个区域,从过去十年每年的产量和需求量都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都快于世界整体的增速。“从区域上来看,消费量增长最快的是东南亚和南亚。东南亚在过去10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钢铁产量的增长几近翻倍,但仍存在近4000万吨钢铁的缺口,对整个钢铁产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钟绍良介绍,到2035年,东南亚钢材需求量将从目前7500万吨上升到1.9亿吨,大概翻一番;印度还有大概1亿吨到3亿吨的增量。“未来15年,印度有1亿吨增量、东南亚有1亿吨的增量,这两个地区的增量会弥补中国消费者下降的部分。”

作为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中心,中国粗钢产量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上海钢联副总裁任竹倩认为,全球钢铁生产地、主要增量地正在发生转移,未来印度、东南亚钢铁产能扩张势头将越发明显。“以往钢铁生产增量的转移主要以满足内需为导向,新一轮转移或以全球需求为导向,钢铁间接出口占产量比重将持续增加。”

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介绍,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海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对外工程承包区域主要分布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伊朗、阿尔及利亚等。

毛琳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东南亚当地产能利用率一直不是很高,成本属于中等偏低,有一定的增产潜力,而需求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起色,若持续在欧洲市场获得相对可观的利润,那么该地区整体供应在可能偏宽松,也是中国传统钢材出口的一个长期的利空因素。

钢材出口须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钢材出口以板材为主,长材为辅。根据Mysteel市场调研得知,我国板材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取胜,在海外市场并不能跻身高端产品的行列,所以板材出口量在全球始终排在首位;而长材则以直供海外一带一路项目为主,实际市场流通并不多。

针对钢铁行业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段治白认为,近期全球钢铁价格整体呈现趋弱态势,海内外价差进一步缩小,价格竞争激烈,其他国家钢铁出口比重增加。中国在“双碳”政策加持下,钢材出口势必将由以前的以价格取胜转变为以产品质量取得优势,同时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方向。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钟绍良对财联社记者指出,从世界钢铁协会来看,当前以及未来钢铁产业发展的潮流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钢铁的碳排放方面,尤其中国钢铁的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传统型钢铁生产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自己的低碳发展战略,尽早实施低碳战略,要推动钢铁以及钢铁相关行业的低碳发展。

“很多企业把这个当作口号,但是几乎国外很多企业都把这个当作自己未来发展的核心。所以说,我们要严格遵守合规经营原则,高度重视海外营商环境,海外营商环境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双碳’问题,要注重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我们要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处理新增产能对当地市场带来的冲击。”钟绍良如是说。

然而,由于欧洲能源危机,“碳中和”似乎正在被逆转。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研究员王轩越对财联社记者分析表示,欧洲天然气问题多与国际政治局势挂钩,就近期欧洲区主要经济指数走向来看,能源缺口及能源成本已经对经济发展引起了负向反馈,在此阶段欧洲处于保民生及新能源建设方面的不足会被迫出现碳排放增高的趋势,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已宣布放弃2025碳中和目标。

“但此阶段的状态并不稳定,国际局势的变化难以预料,欧洲的天然气可能在量和价上较快恢复正常,同样也可能持续恶化导致工业生产整体受限,届时碳排放逻辑将再度迎来转换。”王轩越称。

在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宏博看来,全球双碳的走向已成为钢企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无论我们在国内投资冶炼,还是在海外,今后都会遇到碳的问题。”

【关键词:钢材出口 钢铁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