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首钢战略联盟或成钢企重组新模式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9-12-13
- 浏览量:373
11月6日,中国宝武与首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8日,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国有股份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称首钢集团拟将15%的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目前,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首钢股份419876.09万股,占总股本的79.38%,若划转实施,持股比重将降至64.38%,仍为控股股东。
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于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导向,在产业金融、钢铁及相关服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材料研发、城市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双方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行业内最大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战略合作尤其是股权划转引起业界关注。
定位更高更长远
近年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中国宝武是其中的佼佼者。从2017年参与重庆钢铁重整,到今年重组马钢,安徽国资委无偿受让51%马钢股权,中国宝武兼并重组动作频频。中国宝武战略规划是“亿吨宝武”,通过联合重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扩张。
首钢集团前些年分别重组了长钢、水钢、贵阳钢铁、通化钢铁,实现了国有企业跨区域重组,产能规模在行业内排前几位。但近几年,首钢集团在兼并重组以及改革方面少有动作。
在此背景下,中国宝武获得首钢股份15%股权,导致业内猜测首钢成为中国宝武的又一并购目标。
且不论两家钢铁集团后期并购与否,本文更看重此次合作在发挥协同效应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中国宝武与首钢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定位更高更长远,内容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合作领域广泛,不仅涉及钢铁产业,还包括产业金融、城市服务、国企改革等方面;二是合作层次更深,体现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双方提出联合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探索前沿产品合作开发机制,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共同探索创新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
钢铁行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重大科技创新的实施周期长,需较多的财力投入,同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比较高,一家企业如果选择单独研发,则不仅涉及各方面的较大投入,还会面临一些风险。此次中国宝武与首钢两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在坚持各自发展定位的同时,还注重发挥双方高端要素优势,有助于在提升运营效率、智能制造、研发创新等多方面工作中取得实效,提高双方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协同效应的案例不少。以沙钢对东北特钢的重组为例,沙钢管理模式灵活,但产品多普钢少特钢,东北特钢拥有百年技术和生产能力,但存在市场定位偏差、效率低等问题,重组后双方优势协同发挥。又如,中国宝武目前正在对马钢进行整合融合,以尽快释放重组协同效应。
或开启战略联盟新模式
中国宝武与首钢的战略合作、股权划转和以往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模式有所不同。一是股权授让比例不同,中国宝武对马钢是控股地位,对于首钢股份仅授让15%股权,两者存在实质区别;二是定位不同,双方首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坚持各自发展定位,表明两大集团仍相对独立,联而不合。
中国宝武与首钢之前已是合作关系,此次在签署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划转股权,标志着两大钢铁集团战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入。
根据首钢集团官网发布的信息,在产业金融方面,双方在坚持各自发展定位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金融领域的合作,通过交叉持股、共同投资等多种方式的资本合作,增进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后续两大钢铁集团可能交叉持股、共同投资,通过加强双方在各环节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此次两大钢铁集团的战略合作,在钢铁行业内具有引领示范性,或将为钢铁行业未来合作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对标日本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路径,中国宝武与首钢有可能采取“长期慢跑”的模式,逐步融合,最终走向合并,双方后续合作进展值得关注。
外部形势、内生需求推动钢企重组步伐加快
在政策层面,据相关媒体报道,为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我国将发布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当前阻碍钢铁业兼并重组的难点问题,目前意见初稿已完成并上报。
在行业和企业层面,虽然近两年国内钢材消费量不断突破行业内预判的消费峰值,但从长期发展阶段看,钢铁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需求量到达峰值平台阶段,尤其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钢材消费量的下行风险不可排除。
国际上钢铁产业几次兼并重组浪潮发生的宏观和行业背景基本相似,都是在宏观经济运行偏弱、行业存在下行风险的情况下,企业有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生需求,辅以政策的外力,这才推动了钢铁企业的重组浪潮。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几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