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原燃料 > 首钢逐步推进进口备件国产化

首钢逐步推进进口备件国产化

  • 发布人:何俊峰
  • 发布时间:2012-07-24
  • 浏览量:1165
【字体:
近日以来,首钢总公司的《进口备件国产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其产业化发展途径的推进》获得了第十八届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二等奖。首钢在进口备件国产化的过程中获得的成绩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

  “进口备件国产化不仅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更是企业对设备驾驭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9年末,首钢总公司就制定了进口备件国产化“三年规划”,在随后的2010、2011两年间,首钢共完成进口备件国产化438项、10397件,为企业节省采购资金2.05亿元。借助备件国产化的过程,首钢设备系统不断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备件国产化取得长足进步,多个项目填补了国内冶金装备制造空白。

  多地协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协作框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在线设备零部件进入更换周期。面对新情况,首钢设备系统积极开展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通过集团集中管理,构建起了管理、技术、采购业务“三位一体”的立体协作框架和技术服务集成模式。

  为构建“三位一体”的协作框架,首钢组织成立了以集团总经理亲自挂帅的首钢总公司国产化领导小组,各生产基地也分别成立了国产化工作组,自上而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项目单位、管理部门和承制、转化、研发单位的管理行为。在进口备件国产化的研发、制作、评估、供应一体化实施中,以性价比为评价准则,以减少备件采购资金为经济目标,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进口备件国产化实施过程中,他们采取先易后难,先易损件、后关键要害件的顺序积极、稳妥推进。

  2011年,首钢进口备件国产化持续稳步推进。迁钢公司2160热轧机飞剪电机,原为美国GE公司制造,体积小、功率大、技术标准高、制造工艺难度大,迁钢公司与首钢机电公司进行科研攻关,最终自主试制成功。新电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制作的首台大功率飞剪电机。首秦公司把进口备件国产化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全年完成进口备件国产化56项808件,节约采购资金2645万元。首钢冷轧公司结合生产特点,成功将防腐要求极高的文丘里备件国产化,为酸再生其它备件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优化配置,整合内外部“两个资源”。首钢设备系统在开展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中,充分利用内、外部两个资源,使参与国产化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共赢发展。2011年,首钢内部生产制造单位成功完成了迁钢炼铁作业部3号高炉泥炮备件、首秦公司炼钢作业部3号连铸机板坯结晶器、迁钢冷轧生产工艺过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等一系列国产化项目。机电公司、燕郊机械厂、长白机械厂、首自信公司等单位通过国产化积累技术、聚集资源、培养人才,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充实产品品种,扩大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发展成为首钢优势产业。

  在发挥内部资源优势的同时,首钢设备系统也注重外部资源的整合。以轧辊国产化为例,他们通过与中钢邢机轧辊公司、宝钢常州轧辊公司、中国一重等单位联手研发,很好地将外部资源同首钢的生产单元结合在一起,在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首钢冷轧公司全面推进,在大型支撑辊、抗辊印高耐磨工作辊等方面取得突破。其中首秦公司与中钢邢机合作的4300毫米轧钢系统轧辊国产化后,被沙钢、包钢、济钢等多家企业广泛应用,为我国冶金装备国产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