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镁业动态 >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即,耐材上下游行业或成为碳交易市场主力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即,耐材上下游行业或成为碳交易市场主力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06-04
  • 浏览量:515
【字体:

5月26日中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目前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2020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工作要求。

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中经济刺激较其他管理办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可行性,在经济刺激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碳定价机制,碳定价机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强制型手段,就是开征碳税;另一种是通过市场手段,也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据华宝证券介绍:碳税指政府指定碳价,市场决定最终排放水平,故最终排放量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指政府确定最终排放水平,由市场来决定碳价,故碳价大小是不确定的。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两种手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开征碳税更适用于管控小微排放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则适用于管控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或行业。目前耐材行业在碳交易市场体系中主要通过上下游行业的参与,间接受到影响。

首先,是电力行业,作为工业产业的血液,成为首批参与碳交易的行业。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介绍:“目前,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参与首批开户的电力企业共计2225家。”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后,电力企业碳排放权的分配将对企业的发电总额和发电成本构成影响,从而影响电价波动,耐材原料端的矿石开采、原料加工、制品企业生产用电和下游例如水泥行业生产成本,都将因电价波动而调整生产安排,据有关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碳交易在未来将不仅通过电价波动和电力供应总量对工业企业产生影响,有可能直接影响产能布局、设备工艺乃至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

第二,钢铁行业是耐材的主要需求市场,据统计,已参与碳交易试点的钢铁企业覆盖全国约1/7的粗钢产量。我国自2013年起推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深圳、湖北、重庆7个试点省(直辖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2016年底,四川、福建两个非试点地区的碳市场也相继开市。处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钢铁企业经过几年的履约,在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策略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经验,目前主要产钢大省,如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等均不在试点碳市场区域,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重点地区主要钢企或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近年来钢企低碳环保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就“碳达峰 碳中和”的目标来看,行业仍需要在碳交易市场的优化发展中激发潜力,钢铁产品是否能够迎来集中性的工艺变革和产品升级,值得期待。

耐材行业作为高温工业的必要原料,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虽然目前主产区辽宁、河南不在试点区域,但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推行后,为满足对于重点企业和行业的规划,以及十四五期间低碳发展总体要求,要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作用,促进工艺创新,管理提升,甚至有可能在未来通过碳交易的金融属性提升行业整体的金融特征。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将会促进耐材行业数据整合和产品结构整体规划,在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因“碳”而来的机遇与挑战。

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中经济刺激较其他管理办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可行性,在经济刺激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碳定价机制,碳定价机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强制型手段,就是开征碳税;另一种是通过市场手段,也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据华宝证券介绍:碳税指政府指定碳价,市场决定最终排放水平,故最终排放量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指政府确定最终排放水平,由市场来决定碳价,故碳价大小是不确定的。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两种手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开征碳税更适用于管控小微排放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则适用于管控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或行业。目前耐材行业在碳交易市场体系中主要通过上下游行业的参与,间接受到影响。

首先,是电力行业,作为工业产业的血液,成为首批参与碳交易的行业。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介绍:“目前,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参与首批开户的电力企业共计2225家。”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后,电力企业碳排放权的分配将对企业的发电总额和发电成本构成影响,从而影响电价波动,耐材原料端的矿石开采、原料加工、制品企业生产用电和下游例如水泥行业生产成本,都将因电价波动而调整生产安排,据有关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碳交易在未来将不仅通过电价波动和电力供应总量对工业企业产生影响,有可能直接影响产能布局、设备工艺乃至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

第二,钢铁行业是耐材的主要需求市场,据统计,已参与碳交易试点的钢铁企业覆盖全国约1/7的粗钢产量。我国自2013年起推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深圳、湖北、重庆7个试点省(直辖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2016年底,四川、福建两个非试点地区的碳市场也相继开市。处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钢铁企业经过几年的履约,在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策略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经验,目前主要产钢大省,如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等均不在试点碳市场区域,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重点地区主要钢企或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近年来钢企低碳环保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就“碳达峰 碳中和”的目标来看,行业仍需要在碳交易市场的优化发展中激发潜力,钢铁产品是否能够迎来集中性的工艺变革和产品升级,值得期待。

耐材行业作为高温工业的必要原料,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虽然目前主产区辽宁、河南不在试点区域,但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推行后,为满足对于重点企业和行业的规划,以及十四五期间低碳发展总体要求,要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作用,促进工艺创新,管理提升,甚至有可能在未来通过碳交易的金融属性提升行业整体的金融特征。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将会促进耐材行业数据整合和产品结构整体规划,在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因“碳”而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文章